2019年 第3期
文章来源:  添加时间:2019/3/26  文章添加:黄丽梅  点击次数:1256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  专辑

 

 

 

 

学习文选

 

2019年 第3期

(总第213期)

 

党委宣传部  编

 

 

 

 

编者按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特梳理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相关文章辑此专辑,供大家学习参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5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7

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9

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根本保证………………………………………………………………11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3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5

思政课改革创新应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         …17

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19

把握研究生思政的三个着力点…………………………………………………………………21

层层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24

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7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习近平提出这些新要求…………………………………………     29

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1

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33

坚持“八个统一”创新思政教学………………………………………………………………     35

谱写立德铸魂的奋进篇章………………………………………………………………………37

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4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强;第二,情怀要深;第三,思维要新;第四,视野要广;第五,自律要严;第六,人格要正

  ■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林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讲师陈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川、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利、西安兴华小学二级教师王良、武汉市解放中学高级教师吴又存、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级教师陈明青先后发言。他们结合实际就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等问题介绍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习近平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

  丁薛祥、孙春兰、陈希、黄坤明、尤权、何立峰出席座谈会。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线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

 

 

来源:人民日报,2019-03-19.

 

 

 

 

 

 

人民日报评论员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近14亿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实践深刻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人民日报,2019-03-19.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作用,深情嘱托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情真意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切实有效办法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广大思政课教师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队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质和水平的努力方向。应当深刻认识到,广大思政课教师只有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成为让学生喜爱的人,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追求并确立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就能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自觉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要求对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自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就一定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来源:人民日报,2019-03-20.

 

 

 

 

 

 

 

 

 

 

 

 

 

 

 

 

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办好思政课,必须推动改革创新。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深入阐释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在新时代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释疑解惑的过程,要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办好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如果因循守旧老一套,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很难取得实效。只有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是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这“八个相统一”,直面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广大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作出了深刻回答,是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关键所在。

  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要始终贯彻“八个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每一个都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只有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才能让思政课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喜闻乐见、受益无穷。比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再比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才能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把握,用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比如,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才能让科学理论春风化雨、滋润心灵,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人民日报,2019-03-21.

 

 

 

 

 

 

 

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根本保证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是我们党领导教育事业的一条重要经验。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强调了党的领导对做好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领导的明确要求,为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了工作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求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教育和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要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就必须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首先就要深化思想认识。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思想政治领导,才能确保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学校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就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委、学校党委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对于各级党委来说,就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对于学校党委来说,就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还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惟其如此,方能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根本保证,让思政课堂焕然一新。

  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亿万人民的伟大梦想筑牢坚实基础。

 

 

来源:人民日报,2019-03-22.

 

 

 

 

 

 

 

 

 

 

 

 

光明日报评论员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历史重任。从学生个人成长角度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果这时阳光、雨露不足,就会误了一季收成。如果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错了,那么后面每一粒都会跟着错。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来看,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正因为此,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师资队伍建设。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2018年,他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应当看到,当前不同思想文化观点交流交融交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如何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理性、科学、客观、全面的思维品质,辩证看待历史演进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成就与不足,考验着思政课老师的能力水平。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要求,这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水平的衡量标准,也为思政课教师提高授课能力提供了努力方向。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断总结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师者,人之模范也”。广大思政课教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道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不畏困难、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为莘莘学子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他们用青春抒写时代,用奋斗开创未来。

 

 

来源:光明日报,2019-03-19.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言简意赅地指出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思政课不仅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这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含糊。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路径也很明确——必须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不断赢得胜利的一个法宝。无论是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善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手段之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是我们教育的法宝,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开好上好。

  然而,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思政课不扎根时代、不扎根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教者无力、听者无心,小课堂与大课堂分离,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入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思政课完全应该、完全可以开好上好。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莘莘学子求知的校园里,不断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探索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使之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让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引领广大青少年在都爱听、真相信中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时代新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让我们从上好每一次思政课开始。

 

 

来源:光明日报,2019-03-20.

 

 

  

 

 

 

 

 

 

 

思政课改革创新应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角色和重要作用,指出了思政课创新改革方向,为我们下一阶段办好思政课提供了重要遵循。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办好思政课,让学生入脑入心,要求思政课教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直击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标定航道。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以理服人”,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讲清楚,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

  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为授课教师提出新要求,即要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并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好的思政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办好思政课,就要在“放盐”的技术和艺术上多琢磨。让思政课“有知有味”,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创新方式、拓展渠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深入思考,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此外,还有必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当今时代,互联网突破了课堂和知识的传统边界,推动思政课创新改革,要树立“互联网+”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联通网上网下、课内课外,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让青少年有更多获得感。慕课、微课等创新模式在各地多校不断涌现,正重新定义思政课的“打开方式”,不断抬升的点头率、回头率中,蕴藏着更大的改革动能和创新活力。

  2018年年末,一项围绕“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的24校专题调研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传播的氛围有了明显优化。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事业需要有坚实的人才根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精会神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时代新人必将担起民族复兴大任,在历史的画卷上书写新的精彩。

 

 

来源:光明日报,2019-03-21.

 

 

 

 

 

 

 

 

 

 

 

 

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改进和加强思政课建设明确了基本原则、规划了实现路径,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而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却彪炳千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中华民族最终从追赶时代潮流跨越到立足时代前列,一刻不曾停歇地向着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培养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加强理论武装、铸牢信仰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办好思政课,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思想的力量,在于它能否引领时代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立德树人的战线上,学校是战场,社会同样也是我们要坚守的阵地。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需要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需要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需要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共同担负起青年学子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在为青年人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破除思政课建设的各种阻碍。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仅来自于讲坛宣讲和课堂聆听,还必须把所学所知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践,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质量、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青年人的民族自豪感、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持续增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思政课,让党的事业更加兴旺,让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成为光辉现实。

 

 

来源:光明日报,2019-03-22.

 

 

 

 

 

 

 

 

 把握研究生思政的三个着力点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校研究生几年之后将成为引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人群”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事关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谁培养、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下大力气解决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迫在眉睫。

 

破除认识偏差,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

 

  当前,有关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两种认识偏差。一是“不需要教育论”,即有人认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且属于高知识群体,思想观念已固化成型,不再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其实质是否认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存在价值。应当承认,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及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这种自然自发的提升过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育德”需要,不能因此就过分夸大年龄和自我教育能力增长在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中的地位与作用,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会伴随学历层次和专业能力的提升而同步提高。

  二是“不能教育论”,是指有人认为研究生群体生源类别多样、人生阅历各异、年龄跨度较大,加上行动分散,已经无法再对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不仅放大了研究生群体特征给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的工作难度,实质上也是否认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空间和潜在效能。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研究生思想道德观念会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研究生阶段只是个体终生发展的一个部分,思想道德素质还处在发展完善的进程中,即便研究生群体价值观念已经初步成型,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其内在潜力,通过重新的内生与外塑使其思想道德素质发生积极改变。

 

把握独特属性,破解关键问题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还面临“照搬教育论”的误区。有人认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没什么大的区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只需要把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照搬过来使用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独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设计。这种观点实质是忽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属性与特殊规律,制约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事实上,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独特属性。一是具有学理的独特性。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本质、对象范围、基本特征等各维度都与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显著差别,使得简单照搬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无论是理论解释力还是实践指导力,都无法满足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二是具有实践体系的独特性。虽然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确实有相通之处,但二者在培养目标、内容、载体、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由此,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直接照搬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而应选择性借鉴、系统性优化,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自主发展与特色创新。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导师

 

  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和交往最为密切的师长。师生关系作用维度多元,情感联系紧密,活动交互频繁,导师的思想水平、道德观念、人生态度、行为习惯都将对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直接而全面的影响。2018年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确证导师是破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瓶颈最有力的抓手。

  发挥导师的关键作用要求“教育者先受教育”。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自身政治立场和思想方法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导师必须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的精髓。同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实践、开放的理论,导师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指导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导师唯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方能真正实现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发挥导师关键作用要求导师掌握教育引导的有效方法,切实提升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在秉持“德才并育”的理念下,导师要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研究生指导全过程,对研究生主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方法教育,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与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比如,在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中,导师可以通过指导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材料收集、文章写作等环节中始终聚焦现实问题,深入社会收集资料,并通过创新思路、观点回应和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引导研究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此培养研究生形成实践的观点。

  又如,在师生研讨中,导师可以结合研究生好思辨、好质疑的特征,引导研究生对诸如科技革命的得与失、电商平台的利与弊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引导研究生关注现实问题、形成正确认识的同时,促进研究生形成辩证的观点。

再如,在日常交往中,导师可以结合师生关系形成、发展过程,阐明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还可以率先垂范,在日常点滴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此引导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等。导师还要善于针对每位研究生独有的思想困惑开展个性化教育引导,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向学生的转化,实现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真践行。

 

 

来源:光明日报,2019-03-19.

 

 

 

层层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高校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于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高校要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主动权,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夯实基础、抓实规范、落实责任,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推进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

 

“三强化”压实顶层领导责任

 

  高校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不褪色、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松弦。

  强化问题意识。意识形态工作涉及面广,相关者众,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不断出现。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抓在点子上。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的视角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关口调研摸排、一次问题集中研判、一次工作决策会商,并瞄准问题建章立制,用制度推动问题的解决。

  强化规范意识。制度健全,思想行为就能有所约束,工作就有目标和抓手。要按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用制度管根本、利长远,制定实施和修订完善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的制度规范,绘制工作事项流程图,用全面的制度构建完善的工作规范体系。

  强化责任意识。把责任分级扛在肩上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厘清校领导班子成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分工,将落实责任制的情况纳入校领导年度述职要求,写入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列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年终述职。要按照“责任分解、责任报告、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的思路,各级党组织每学期听取意识形态工作专题汇报,每年开展工作考核督查,切实把工作责任落细压实。

 

“三清楚”压实中层落地责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一些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表态多,或者当“二传手”,把责任直接甩给基层党组织,存在不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的问题。

  高校要着力探索和构建“工作制度健全、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分解明晰、考核督查到位、结果运用规范”的工作长效机制。相关工作制度做到了“三清楚”,不管是谁来做意识形态工作,都能够清楚明白,并很快上手抓到位。

  清楚责任内容。要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编制任务分工和责任分解方案,就校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负责场所(阵地)等进行责任细化,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分工体系,确立“全面从严、常抓不懈”的主基调,划定责任“五线谱”。

  清楚工作规范。要确立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调研摸排制度,对重点工作领域、工作对象和重大工作事项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建立阵地场所巡查制度,适时开展划片分区巡查督导;要落实定期报告制度,各二级单位党组织每学期要向校党委进行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开展问题分析,提出解决对策;要强化政治教育制度,对教职工入职、上课等规范开展政治纪律教育。

  清楚考核标准。制度定好了,关键在执行。要探索制定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办法,构建由体现工作硬性要求的必考项目、体现正面教育引导责任的落实项目和体现工作成果的创优项目等构成的指标体系。对承担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职能部门要制定工作督查内容清单,适时开展工作督查。根据督查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问题清单,通过制定整改方案、台账销号整改和整改情况复查等工作流程,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分级传递,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四坚持”压实一线教育责任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做新课程思政。要立足高校办学传统,实施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主阵地育人工程,组织学术大师、拔尖人才等协同打造特色公共选修课,投入专项经费设立“课程思政”示范教改项目,形成特色课程育人矩阵,让“课程思政”有声有色、有力有效。

  坚持做强文化育人。要持续开展有温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要结合重大节日及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适时举办主题读书研讨、专题文化讲座等活动。要积极联合地方开展共建共育活动,共同打造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教育品牌。

  坚持做实师德养成。要深化实施制度驱动、教育推动、实践联动、典型带动的师德提升计划,严格执行新教师入职政治考察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主动联系青年教职工和党外人士制度,积极开展政治引导和思想关怀。要坚持选树师德先进典型,将思想政治表现、师德规范践行作为教师评聘评优的首要标准。

  坚持做强舆论引领。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持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实践活动。要坚持利用政策宣讲、新闻报道、媒体宣传等平台,旗帜鲜明对师生进行价值引领、开展教育引导。要坚持媒体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升校园舆论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同向同行。高校必须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和层层压实责任等方面探索出实用管用的制度办法和工作措施,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来源:光明日报,2019-03-19.

 

 

 

 

 

 

 

 

人民网评:

 

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重要作用、提出办学方向、明确具体要求,为新形势下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劲动力。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办好学校思政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思政课教育迈上新台阶。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从组织修订2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通用教材和教学大纲,到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推进教学创新……不断提升的思政课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针对性,夯实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让“四个自信”在青少年心底生根发芽。

       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人才培养之路,也为新形势下推进守正创新提供重要基础。当前,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赓续前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接续奋斗,思政课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一方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纷繁复杂、时代环境多元激荡,急需廓清学生思想迷雾、校准价值航向。解决好这些问题,把思政课教育办好,意义重大。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理想信念一旦缺失,精神上就会“缺钙”、会得“软骨病”;那种“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教育,绝对要不得。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把这6点要求,融入到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方能使思政课教育入脑入心,激发强大正能量。

       进一步来看,把思政课教育办得越来越好,必须坚持用好改革创新这个强大武器。参加座谈会的80后教师徐川,他的思政课“热销”很久,往往教室走道也“站无虚席”。之所以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更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根源就在于徐川的思政课既有思想性、理论性,也有亲和力、针对性。当前,补齐思政课教育存在的诸多短板,需要各级立足更高政治站位、拿出切实举措;配齐建强思政课专制教师队伍,需要在统筹规划基础上加大人、财、物投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必须立足课堂教育守正创新。惟其如此,才能使思政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让思政课从“点名课”成为“网红课”。

       “作为思政课老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站稳这个政治立场。用新时代这样一个豪迈的气概和振奋的精神,来武装自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谈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通过思政课立德树人,我们就一定能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民族复兴伟业打下坚实人才根基。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2019-03-18.

 

 

 

 

 

 

 

 

 

“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习近平提出这些新要求

 

       编者按:3月18日上午,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新时代学习工作室摘取其中的精彩“金句”,供读者朋友们学习。

       1、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3、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4、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5、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6、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7、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8、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9、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10、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11、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12、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13、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14、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

 

 

来源:人民网,2019-03-19.

 

 

 

 

 

 

   

 

新华社评论员

 

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合格的人才来担当。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好学校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全过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办好思政课,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四个自信”明心立志,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刻把握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思政课堂充满活力、魅力四射。

       办好思政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坚定信心。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用好各方面有利条件,充分汲取长期以来形成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守正创新,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来源:新华网2019-03-19.

 

 

 

 

 

 

  

  

 

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期望。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确方向,首先要求思政教师政治要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应当有着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把目光投向时代和社会,不断从实践和人民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

  讲好思政课,没有几把“刷子”不行。思政教师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业务素质要过得硬。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教师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通过有深意、有新意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要求教师具备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深入比较中辨析事理,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在润物无声中传播真理。近年来,不少教师通过完善内容设置、创新话语表达、采用新媒体技术等方式,让思政课实现从“点名课”到“网红课”的转变,这充分说明:用心用情用功的教师和教学,总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思政课的效果,既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身为教师,要严于自律,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嘉言懿行传递正能量,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人格的力量成风化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只要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谆谆教诲,真正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新时代的思政课必将越办越好。

 

 

来源:新华网2019-03-19.

 

 

 

 

 

 

 

 

 

 

 

新华社评论员:

 

坚持“八个统一”创新思政教学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需要与时俱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八个统一”,深刻总结了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系统、深刻把握其精髓要义和科学方法,才能扎实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思政教学做的是铸魂育人的工作,要以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为改革创新的根本。要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理念、涵养道德观念上下功夫,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启迪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要解决好思想观念上“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关键问题,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勇于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热门课”。既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多用启发性教育,力戒填鸭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开门办课、多方借力,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办好新时代的思政课,功夫在课上也在课下,责任在校内也在校外。贯彻落实“八个统一”的要求,改革创新、主动作为,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就一定能把思政课办成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优质课程。

 

 

来源:新华网2019-03-20.

 

 

 

 

 

 

  

 

谱写立德铸魂的奋进篇章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综述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教育战线以顶层设计为总揽、以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确保打牢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两年多来,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新贡献。

  ■  提升教材质量 立德树人才有遵循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2017年秋季开学,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起始年级的孩子,拿到了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

  16开大小的书页上,“天地人”“你我他”6个黑色楷体字分两行横在正中间,字的周围没有拼音,原来的拼音学习被挪到一个月之后。看似简单的调序,折射出的是把汉字、汉语摆到第一位的编写思路,打好“中国底色”的价值观被强化。

  不仅《语文》教材如此,新编初中《历史》教材也注重史论结合,既促进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017至2018年,教育部在东中西部14个省份回访调研,通过听课、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情况,92%的教师对教材表示满意、82%的学生喜欢新教材。

  编好教材,方能为教学提供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修订了2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宣部、教育部全面修订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学大纲),组织新教材任课教师全员培训,讲好用好新教材。

  采访中,任课教师普遍反映,新版教材旗帜鲜明、主线突出、内容得当、表述准确、文风朴实,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

  一些地方还积极建设地方版特色化立体教学资源库,江西编写红色文化专题教学资料,重庆组织编写制作“精彩一课”“教学热点难点解析”、理论热点通俗读本、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源,浙江编写了中小学各门学科的德育指导纲要,在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要求,山西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

  ■  创新教学方法 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

  筑牢课程教学主阵地,才能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两年多来,各级各类学校以教育教学为根本,不断提升新时代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

  “你和家人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过马路时,以下哪些是文明行为……”2018年的秋季学期,浙江衢州的中小学生们都收到了同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有关“文明”的网络调查问卷,需要学生邀请自己的家人一起来完成。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应当进一步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方式方法。”中小学教师们一致认为。

  结合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加强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教育,提升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提高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和合作交流能力……各地中小学将德育内容落实到各学科教学目标之中,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在“学堂在线”开设了第一门思政课慕课,此后又在慕课的基础上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将慕课视频、课堂讲授、小班讨论、课下作业四大要素统筹起来,引导学生从思政课的客人变成思政课的主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创新发展出包括专题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内的一大批品牌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方面,清华大学的因材施教法,北京师范大学的分众教学法,中央财经大学的“问题链”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的“四维并进”教学法,浙江大学的情景式教学法,西北大学的叙事教学法等都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在实践教学方面,江西师范大学的“红色基因传承”教学方法改革,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受到学生好评;在新媒体教学方面,清华大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复旦大学的混合式大规模开放式慕课教学平台等受到专家普遍认可……

  不少同学反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自己原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刻板印象,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一些课堂已经从“点名课”成为“网红课”,一座难求。

  ■  壮大队伍 强健学科 夯实教学根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

  “今年是南开建校100年,也必将是一个新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新时代全面做好思政育人工作,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新学期刚一开学,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就给全体教师立下目标。

  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部和全国多所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办法。

  教育部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轮训,组织开展“面对面集体大备课”,推动全方位、立体化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加大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上海财经大学组织思政课程教师集体备课,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集中轮训班、报告会和网络培训。武汉大学建立思政联席会,组建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跨学科课题研究组、跨领域工作协同创新小组,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

  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2018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77054人,其中专职教师51178人。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队伍结构也不断优化,专任教师中的中共党员占83.3%,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1.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4.2%,49岁以下教师占70.4%。

  壮大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强机构,干事创业底气方能更足。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直属学校领导、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85.2%的高校设有独立二级机构,其中本科高校有1109所,占本科高校总数89.5%;教育部直属高校100%设置独立二级机构;高职高专院校有1135所,占高职高专院校总数81.3%。全国高校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近750所,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71所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占95%;36所其他部委属高校中,有20所高校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此外还有58所民办本科院校、134所高职高专院校也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国中小学普遍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组),各学校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积极与区域教研部门研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与学校其他课程教研室(组)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育人水平。

  铸国之重器,育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更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全体教育战线工作者必将更加努力,继续谱写育人工作的奋进曲,奏响思政工作的最强音!

 

 

来源:人民日报,2019-03-18.

 

 

 

 

 

 

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综述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完善顶层设计,编好教材、创新教法、发展学科、壮大队伍、建强机构,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一步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

 

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全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也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时代课题。

  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启动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活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召开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场推进会,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教育部切实加强对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整体谋划,打响了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直属学校领导、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85.2%的高校设有独立二级机构,其中本科高校1109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89.5%。

  政策精准务实,举措成效喜人。

  2017年起,教育部对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开展跟踪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总体良好,教师敬业投入、立德树人作用显著,学生满意度高、获得感较强,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教材攻坚、师资攻坚,明理入心德育为先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2017年秋季开学,全国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初始年级的孩子,拿到了教育部统编三科教材。

  翻开教材,人物鲜活生动、课文意蕴深长,让孩子们在系统学习中感受、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回访调研显示,92%的教师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表示满意,82%的学生喜欢新教材。

  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目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已修订印发,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各年级陆续投入使用,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也即将付梓。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宣部、教育部全面修订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组织新教材任课教师全员培训,讲好用好新教材。

  办好高品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高素质专业化成为教师“标配”。全国登记在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数量快速增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打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示范培训班等方式,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得以提升。

  一项面向30000多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91.8%的学生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春风化雨、创新教法,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思政课不能“曲高和寡”,贵在“润物无声”。

  “你希望的中国特色乡村是什么样子?”“假如你是代表委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呢?请大家履行职责也来谈一谈。”在东北大学,思政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摸清学生的社会关注点、思想困惑点和理论渴求点,有的放矢地备课、讲授。

  台上,两位老师围绕“进城还是返乡”展开激烈辩论;台下,同学们一边倾听,一边通过“微助教”“微弹幕”实时互动。华中科技大学思政课让学生在思辨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增进对中国方略的认同。

  清华大学的“因材施教法”、浙江大学的“情景式教学法”、江西师范大学的“红色基因传承”教学方法改革……多种多样的教学创新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一些课堂已经从“点名课”成为“网红课”。

  结合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等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加强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教育,提升审美情趣、锤炼意志品质;提高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和合作交流能力……各地中小学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来源:光明日报,2019-03-18.

 

 

 

  

友情链接:中国法制在线  云南风  云南广播电视网  
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