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刊发李永勤副书记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文章
文章来源:  添加时间:2016/5/16  文章添加:黄丽梅  点击次数:1392

 

云南日报刊发李永勤副书记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文章

云南农业大学新闻网·2015-1-7·党政信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754    更新时间:2015-1-7


 

   本站消息  近年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持续开展全校性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校领导学习在前,落实在前,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日前,校党委副书记李永勤《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一文在《云南日报》上全文刊发。文章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提出了对策。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树立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逐步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李永勤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在汲取和反思工业文明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遵循自然、社会与人类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他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论述,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丰富、系统而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是“两个清醒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辩证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方针,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对发展与保护关系的把握更加科学。
     三是严守生态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红线是生态安全的底线,是公众健康的底线,是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四是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
     五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对于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2008年习近平同志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拥有天然良好的自然环境、自然风光等自然条件,又长期注重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比较好,这也是云南的一大优势。希望云南的同志进一步巩固现有基础,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做好工作,使云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使云南的人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当前,云南全省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精神和要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重视环境保护,从单纯的治理污染到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树立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逐步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一是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制度体系。作为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但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省份,云南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从防治污染入手,加强立法,建立法治环境,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排放污染环境物质管理条例(试行)》《滇池水域环境管理暂行条例》《云南省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制度》等,制定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等,建立了“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超标准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制度、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等,初步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
    二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出“突出重点抓生态”,在发展模式上提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同时,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三是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云南提出“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全面启动实施以“七彩云南·我的家园”为主题的“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实施以来,在全国树起了云南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一面旗帜,保护行动也成为全省建设生态文明、实施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推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是始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云南始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战略措施,把强化环境管理、努力增加环保投入等8项制度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任务,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科学,工业污染防治更加有力。
    通过努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云南还保持了天蓝、水清、山绿、生物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空气质量优良,区域环境质量好或较好的比例高出全国11.2个百分点;境内大江大河水质良好,水质符合地表Ⅰ~Ⅲ类标准的河长占总河长的比例高出全国近20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9%,森林面积占全国1/10,林地面积居全国第二,活立木蓄积量居全国第三。云南也因此而获得众多赞美之词,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养生天堂”、“梦开始的地方”。


    三
                
    云南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地处边疆,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使得云南面对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加快经济发展、改变贫困落后现状的双重压力;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要实现云南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有效保护,同时使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一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和推动立法,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纳入法治领域,形成较为完备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建立立法、司法、执法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法治格局。
     二是要全面提升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及全过程,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和“绿水青山、节能减排、防灾减灾”计划,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是坚持把绿色生态科技作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广泛实施生态科技项目,以绿色生态科技来提升生态水平、夯实生态基础,用绿色生态科技打造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技术体系。
     四是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从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本质问题入手,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既要借鉴国内外治理污染的经验教训,又要结合云南实际,改革创新,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来进行综合治理,切实做好污染治理工作。
     五是切实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尽管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重点流域及农业面源污染、湖泊富营养化严重,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土壤污染加重,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大,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环境污染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为此,必须着力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享有适度的绿色空间。
     六是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建立严格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以严密的法治把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严格追究其责任。

    七是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生态文明,发展方式不进行根本性变革,生态环境就不可能出现根本性改观, 就会继续出现边治理边污染、边恢复边破坏的现象。为此,要通过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变革,推动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发展方式变革。
    八是提高公众参与度,走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路线。“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活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唤醒公众的环保主体性意识,强化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把公众自发的偶然的环境保护行为转变成为自觉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为加快建设美丽云南作出贡献。
       (作者系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友情链接:中国法制在线  云南风  云南广播电视网  
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2016